关闭
20年前拯救香港的自由行,还能继续创造神话吗?
发表时间 :
2023-02-09
访问量 :
904
来源 :
圈妹
分享 :

五十七万港漂都在这儿


掐指一算,全面通关已经4天了!

通关前,港府和香港整个旅游业就摩拳擦掌,一副要大干一场的架势!现在通关都快一周了,来港的游客数据到底怎样呢?

通关首日,香港的总出入境人次超过28万。


2.6出入境人次(图:入境事务处官网)


这几天差不多都是这个数据,和上周相比,确实多了十几万,但跟疫情前每天上百万出入境人次,完全比不了。

这不得不让人担忧,通关还能救得了香港吗?恢复自由行还能复苏香港经济吗?

罗湖口岸(图:东网)

没错,这次通关除了让大家团聚之外,还肩负着一个重任:刺激香港经济。

毕竟20年前非典时期,香港经济受重创,就是靠自由行给救起来的,所以这次大家也充满了期待!

2003年年初,香港爆发非典(香港称“沙士”),这场疫情对香港经济的打击非常大,市面上一片萧条,失业率从2001年的5.1%升至2003年的7.9%。
(图:中原地产)

今天我们就来看看,当年港府是如何力挽狂澜创造奇迹的!也来讲讨论讨论,自由行的神话还能继续吗?


自由行救了香港?

90年代的时候,内地人想来一次香港非常麻烦。

1992年之前,内地居民想要来香港必须要经过层层审查,而且必须有香港亲人做担保、在港买单,8天或者10天的行程安排,花费金额折合成人民币约8000元。

当时内地才出现万元户的概念,8000元人民币就是一个天价。

上个世纪90年代的香港(图:网络)

不只金钱、香港亲戚担保这两个门槛,内地赴港探亲还有指标限制,要申请一年半载才行。

而且当时都是跟团游,不能自由行动。

1992年过后,国家开始放宽内地居民来港的要求,一个又一个的内地旅行团开始向香港出发。

香港中旅社(图:维基百科)

随着内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他们的购买能力也令香港商家震惊。

所以到了2003年,也就是在非典打击之下,为了重启旅游业和零售业,当时香港政府就把希望放到了内地市场。

2003年,前特首梁振英先生(当时还是行政会议召集人,受时任特首董建华先生所托,前往北京讨论自由行的事情。

据说,当时内地某位负责的领导人开门见山地说,“中央不是不愿撑香港,只是担心我们这边门一打开是关不上的。日后那么多内地游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、治安等问题,香港承受得了吗?”

香港靠自由行重振经济(图:当代中国)

当时这位领导人可能也没想到,因为一场疫情而开始的自由行,竟然会因为另一场疫情而暂停。

前特首梁振英先生立即对那位领导人说:“这些顾虑我们早就思考过了,既然中央支持开放自由行,香港会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的。我们对香港的警察、海关、入境处的工作都有信心。”

2003年7月28日,第一期港澳个人游(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自由行)广东省中山、佛山、江门、东莞4个指定城市的居民率先开始实施。

自由行开通后的第一批黄金周(图:新华社)

也就说,这几个城市的居民办好通行证就可以直接来港,不用跟团,也不用找什么担保人

随后内地又不断增加自由行城市。

深圳市民手持通行证(图:网络)

这个政策出来后,自2003年第3季,香港经济连续保持增长且有加速趋势。2003年第3季、第4季和2004年第1季分别取得4.0%、5.0%和6.8%的增幅。

2004年第2季度甚至实现了双位数增长!

这个V字型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由行。

看到了自由行的好处后,两地政府不断放宽自由行,2009年,内地政府甚至针对深圳市民推出了一签多行(一年多次个人签注,后来被取消了)

口岸(图:新华网)

此后,周末去香港玩几乎成了深圳人的常态。

自由行带来了大量的内地游客,游客又带动了香港的零售业、旅游业、酒店业、餐饮业……这些行业开始进入了一个黄金期。


一个又一个香港传奇

自由行对香港的影响不小,铜锣湾卖猪肉的店,摇身一变,成了珠宝店。

卖化妆品的莎莎疯狂开分店,2003年只有34家,2019年变成了274家,翻了7倍。

莎莎(图:维基百科)

卖珠宝的周生生也从2003年的30家,变成了2019年60家。

周生生(图:香港01)

这么多店,解决了香港的就业问题,自从2004年以后,失业率一路下跌,2018年香港的失业率只有2.8%。

接着自由行的东风,香港还缔造了不少传奇。

尖沙咀、铜锣湾、旺角这些核心商业区成了内地游客购物的主要战地,这些地方店铺的租金更是一路飞涨。

2012年铜锣湾的罗素街超越纽约第五大街道,成了全球最贵商业街,遍地奢侈品店,真的是金碧辉煌。

罗素街(图:香港01)

2014年,铜锣湾一个12平米的小商铺,卖出了1.8亿的天价,震惊了两岸三地,简直就是地产界的神话!

当然这些神话,在2019年就终止了。

自由行给香港带来的不只是钱,就业,还带来了不少麻烦事!


自由行带来的问题

大家听说过双非吗?

1997年,一对小夫妻来香港探亲,顺便生了个孩子,这个身份问题在香港引起了一系列纷争,最后香港司法机构判定这个孩子是香港永久居民,此后香港便多了一个词“双非儿童”,就是父母都不是香港,孩子却是香港永久居民的情况。

这些双非小朋友一般是在深圳居住,每天来香港上学(图:网络)

自由行开始以后,内地家长来香港生子的门槛降低,来港生子成了不少内地家长的选择,这样孩子生下来就有香港户口,可以享受香港的教育资源,社会福利。

2001至2011年香港已经有超过17万名双非儿童,这给香港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。

甚至内地孕妇在公立医院产子的欠款已经达到了2.2亿(仅仅截止2006年),双非问题引起了香港市民的不满。

双非问题引起了香港人的抗议(图:东网)

2013年,香港政府宣布,双非孕妇不可以在香港生子,这件事才告一段落!
除了双非,还有水货客。

因为两地食品安全标准不一样,香港的标准高一些,食品也更安全,再加上香港购物方便,价格低,大批内地消费者或者专门做代购生意的水货客,蜂拥而至!

靠近口岸的上水一带,几乎全是做水货客生意的药店,拎着大小行李箱的游客、水货客占满了街道。

水货客(图:明报)

而他们抢的最多还是奶粉。

2008年,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了内地的恐慌,大量的内地家长纷纷涌向香港买奶粉。

这可不是简单的代购问题,有些公司甚至搞起了奶粉走私生意,赚取暴利,一个小小的香港市场,要撑起内地那么多家长的奶粉需求,结果可想而知。

奶粉遭到疯抢(图:东方)

2013年,香港市民也加入了抢购狂潮,引起了市场恐慌,港府只好出手,一口气颁布了10条措施,限制代购,还宣布限奶令,每人最多带两瓶奶粉离港,违者要坐牢两年。

限奶令一出,确实解决了香港市场的抢购潮,但却激化两地之间的矛盾。

口岸(图:南都网)

内地人认为不就是买几罐奶粉吗?至于吗?要坐牢2年!

香港人认为就是内地人抢奶粉,才引起了市场恐慌,供给不足,他们不得不花大价钱买奶粉。

在此之后,这种矛盾越来越多!内地人觉得香港人不友好,香港人觉得内地人占了他们资源……

自由行20年,一方面是旅游业和零售业的蓬勃发展,一方面就是两地文化冲突不断增多

其实自由行一直是利弊参半,但过去的香港过于依赖自由行,现在虽然自由行已经重启,但应该很难恢复到巅峰状态。

而从最近的一些数据来看,想要借助自由行,实现20年前的V字反弹,已经很难了,未来香港更需要的是经济转型,找到更好的出路!

最后来问问大家,你们是怎么看的?你们自由行还能创造出新的神话吗?

  本文作者  
天天被爸妈远程催婚的 @圈妹
*图像影音来自网络,本文由圈妹与超帅原创,转载请联系圈妹与超帅公众号(ID:quanmeihk)

1.《铜锣湾罗素街击败纽约第5大道再膺全球最贵街道平均呎租逾2万》,香港01,2018-11-14
2.港澳自由行,维基百科
3.《香港“限奶令”背后》,新民周刊,2022-8-17

↓↓↓港漂圈今日推荐↓↓↓

参与讨论
登录
后参与讨论
提交评论